常言道,广东有三宝,陈皮、老姜、禾杆草。其中的陈皮,其内所含的挥发油、多糖类和黄酮类物质,对消化系统、心血管系统、呼吸系统均有作用,有理气健脾、消积化滞、燥湿化痰、疏肝润肺,醒脑提神之功效。既可以直接冲泡品饮,又可以作为烹饪调味,起到去腥提香功效,乃居家常备材料。
陈皮,以新会陈皮为佳。自己除了临时急用买点现成的,又想要自己收藏点,以便备用,但新会陈皮又分什么青皮、微红皮、大红皮,作为普通大众,实在不知怎么挑选呀!
简单来说,新会陈皮,按不同采收时间可分为柑青皮、微红皮、大红皮,农历8月15日至9月15日采收“青果”,用于加工柑青皮;农历9月15日至10月15日采收“微红果”,用于加工微红皮;农历10月15日至11月15日采收“大红果”,用于加工大红皮。另外还有民间传言,冬至后采收的柑果加工成“冬后皮”。
本文简单的从其药用性、食用性、收藏难易程度等几方面来说,您可以根据自己需要,选择合适的收藏机会入手。
|柑青皮·药性较强,耐储存|
图为2008年柑青皮(2016年1月摄)
农历8月15日至9月15日采收“青果”,果肉极酸,开出的果皮为青皮,柑青皮果皮尚未着色,外表色泽青褐色甚至青黑色,油室微凹且较密,质硬皮薄。柑青皮味辛苦、气芳香(药香),果味明显;糖分少,入口苦涩。收藏过程中,较微红皮大红皮不容易出现霉变和虫蛀问题。
在《关于批准对新会陈皮实施地理标志产晶保护的公告(2006年第159号)》中,看到对柑青皮、微红皮和大红皮橙皮苷含量的描述,总体趋势柑青皮>微红皮>大红皮,分别在2.5~4.5%,2.0~3.5%,1.5~3.O%之间。而有研究表明,在黄酮总量方面,柑青皮、微红皮和大红皮并无明显差异,在黄酮含量及总含量方面,则为柑青皮>微红皮>大红皮,故而,柑青皮的药性相较较强,适合药用。广东及沿海地区的中医认为青皮可配茯苓、炙甘草、法半夏治上焦咳嗽痰多色白。
|微红皮·药性较温和,兼具药用及食用,易储存|
图为2007年二红皮(2016年1月摄)
农历9月15日至10月15日采收“微红果”,微红皮表皮褐绿中带微红,皮质稍厚带硬,油室凹孔较大,质较硬皮微厚。鲜果皮开始着色,但未完全着色,呈黄绿或黄色,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。陈皮质较硬,皮较厚,味辛带苦略甜,有轻微陈香。糖分较少,入口甘香清甜,果肉酸甜度:酸中带点甜。
微红皮营养物质含量分布均匀,糖分开始形成,但又不及大红皮糖分高,功效趋平和,易储存,普通消费者可重点收藏此阶段的柑皮。
中医认为二红柑主入脾,所以微红皮可配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、法半夏治中焦脾胃虚寒、痰湿咳嗽病,还可配生姜、大枣、竹茹治呕吐、呃逆证。
|大红皮,性温,用途广,价值高,不易存储|
图为2011年大红皮(2016年1月摄)
农历10月15日至11月15日采收“大红果”,大红皮果皮基本着色,呈黄红或大红色,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,分布均匀密集,质软皮厚。鲜果皮已基本着色,呈黄红或大红色,生理已基本成熟时。陈皮质软、皮厚,味辛带甜香,陈香味明显,入口甘香醇厚。
此时果肉充分成熟,后期稍有出现干胞,水份不及微红足,果肉甜中带酸。
大红皮性质平和、稳定,适用范围广,可作调料、泡饮、直接食用养生等,收藏价值高。广东地区中医认为大红皮能治下焦虚寒证。但不足之处是,此时皮的糖分较大,相对容易出现霉变和虫蛀问题,收藏需要较用心。
|冬后皮,性最温和,食用性好,易长虫,难储存|
冬至后采收的柑果加工成“冬后皮”,民间又叫“头红皮”。果肉充分失水,皮层开始失水,果肉与果皮分离,果皮囊层极厚,含糖量达到最高,适合直接品茗食用和制作陈皮菜式及陈皮汤类。
但因果皮糖分高,稍有不慎即会出现霉变和虫蛀,不易保存,市面较少收藏和流通,陈皮发烧友不妨挑战下自己。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没有解决您的问题?欢迎添加微信:chenpi90,有新会陈皮源产地专业人员,保证有问必答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自 www.chenpi.net.cn(陈皮网)。
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
▲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